top of page
搜尋

藝術數學不只是數學

  • 作家相片: Penny
    Penny
  • 1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這學期我開始做一件事。事情的起源是因為一對男女學生,我們在同一站等車。他們大概是國高中年紀,二人非常的親暱,隱約覺得這二人應該是沈浸在艱辛的戀愛氛圍中。公車來了,女生一個箭步搶到最前面上車,一股腦的用書包佔住最前面的二個博愛座,等男孩過來。坐下來之後,2人立刻秒睡。因為實在太有趣了,我目不轉睛的看著他們,早晨的公車,上來的老人家雖沒地方坐,看著相擁的二人也沒有去吵醒他們。後來,女生動了,但雙眼努力閉眼,我說努力是因為她的睫毛上下動的厲害。


大家心照不宣,但沒人去搖醒他們。直到我下車,這二位學生,還是相擁睡著。我不覺得他們沒禮貌,我也不是什麼正義魔人,誰也不知道這二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,所以不方便評論他們。但突然有個名詞鑽進我的腦海:憐憫。是的,憐憫,或許他們缺少就是一顆憐憫的心吧。憐憫應該就是少點自我,多些同理。但現在的孩子,這一點似乎是缺乏的…。

然後我就決定孩子們下課時,要多一個儀式。以前下課就下課了,孩子們連一句再見都很少說。現在下課,我會請孩子們站好,我先跟孩子們鞠躬說謝謝小朋友,孩子們當然也要回禮鞠躬謝謝老師。一開始真的很彆扭,尤其是孩子們,一臉^什麼啦^的表情。我還是堅持著且要求孩子要好好謝謝。漸漸地孩子臉上的表情變了,開始誠心的跟老師說謝謝,即使難搞的國中生,也能好好說謝謝。


以前他們只顧著自己收東西,桌椅也不靠攏就頭也不回的離開教室。現在,為了不讓別人等待,大家都會先站好,一起敬禮道謝後再收拾東西,他們開始自動將桌面、抽屜收拾乾淨,自動把桌椅排好,再走出教室門口。他們也常在我開門目送他們離開教室那一霎那,回頭跟我說老師再見。小到一年級大到八年級,沒有一個不這麼做…。

其實,我並沒有料到他們會開始產生同理,眼光不再只是自我。一個小改變,竟讓教室多了許多人情味。


或許我只是希望將來他們即使很累,即使坐在博愛座,即使有個大書包要背,也能偶爾睜開眼睛,看看四周是否有比他更需要座位的人…



ree
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